第八十二章 逆流(2/3)

作品:《从酋长到球长

时间。如果说诗经大雅中造舟为梁证明了在商朝末期就有船出现的话,那么殷墟甲骨文中的一些记载更是证明了商朝初期已经出现了非独木舟的木板船:商都的奴隶暴动,商王占卜得知某天可以抓到这些奴隶,但是奴隶们果断地渡水逃走,商王调用了船只过河抓捕,但还是比占卜的时间晚了几天,这件事被当成一件大事被记录了下来。

那时候肯定没有铁钉,固定木板连接的无非就是卯榫和天然防水胶,由此可证在船体不需要承受巨大风浪的情况下,现今条件是可以做出可以通行的船只的。

第一次制造的船只不需要太大,陈健选了一根大约十二米长的松木作为帆船的龙骨,让奴隶们运送到挖出的坑中,将来建好船只后将河堤挖开,坑里有水船只便可以浮起来。

既然是内河行船,前世族人的方底沙船就是一个极好的模板,具体怎么造不知道,但是原理可以猜到这种平底船因为宽大的船底可以很好地适应内河的运输。

将作为龙骨的松木切成长方条后,又选了两根细一些的作为侧龙骨,并排作为船底,船体的宽度大约在四米。

计算好了需要的木板和肋骨以及甲板的数量后,将六百名奴隶分为二十组,每一组用简单的工具切削木板,后续的卯榫则有城邑的木工完成。

十二步长的龙骨分为五段,每一段都加固上肋骨,向两侧翘起,用卯榫和天然胶黏合后风干,将来分成的五段作为隔水仓,也能够容纳更多的货物。

船体的支撑结构完成后,再将奴隶们切削好的木板铺上,固定后在一些缝隙处涂抹上木漆、石灰、葛草的混合物。

木板在遇水潮湿后会胀大,将这些填充物挤在一起,从而起到防水的作用。

外层木板铺设好后,再涂抹上松脂、木漆,选取两根长木条作为甲板的纵梁,甲板比船底高出两米。

船尾有一个一米大小的木舵,利用绞盘来控制角度,木舵的作用是扰乱水流提供一个微弱的侧向力,但因为船比较长,相当于一个杠杆,所以微弱的转向力利用船体的自然杠杆可以让船只转向。

桅杆在船体稍微靠前的位置,甲板下的船舱内有大量的横梁固定,足以抗衡风帆的力量。

陈健用的也不是西洋软帆,而是颇有前世华夏特色的硬帆,利用横木将帆连接在一起,类似手风琴一样。

硬帆很方便,只需要一个滑轮就能升降,完全不需要大航海时代电影中在桅杆上爬来爬去的水手,或许远洋航行并不占优势,但在内河却可以发挥优势。

最重要的就是操作简单,升降帆需要的人不多,训练起来也更容易。

这艘简单的帆船没有用太长时间就建造完成,缺点很多,比如左右不平衡、水密性不好、船舷板不够平滑、过于沉重、没有流线型的船身等等,陈健估计使用寿命也就在一两年。但至少可以积累经验,从中找出不足以便下次改进,这些经验是无价的。

整条船长十三步,宽四步,甲板高出船底两步半,巨大的涂抹了木漆麻布被一根根木条连在一起,算起来载重量并不大,可在夏城人眼中已经算得上是庞然大物了,至少比起那些树皮船更有资格被称为船。

这艘简单的船造价高昂,耗费了六百奴隶、整个城邑的木工半个多月的时间和一个旬休的全城义务劳作;不算奴隶和城邑人的吃住,木头也不是当时砍伐的就算为没有成本,但还是消耗了大约二百个铜贝换来的木漆、麻布等等,可以说这是夏城迄今为止最为昂贵的一件产品。

两米多高的船身在看惯了巨舰的陈健眼中如同玩具,但在夏城人眼中却是需要昂头惊叹的造物。

完工的那天正好是七月初十,正值旬休,船坞附近人山人海,甚至一些远在商城、河阴的夏城人也跑到这里观看,对这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从酋长到球长 最新章节第八十二章 逆流,网址:https://www.zuimeng.net/68/68096/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