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大论战(1/2)

作品:《冒姓琅琊

王泰马上摆手:

“哎!族叔可没这么说啊!族叔只是觉得这里面可能有问题,怕你吃亏受骗!但要说常平仓这个事完全是幌子,那倒也不至于,毕竟建仓这么大动静,如果最后子虚乌有,他怎么交待?不过会不会在筹运的过程中,做些手脚,分出一部分粮来,运到货栈里,那就不好说了。贤侄你别忘了,你可有做粮食生意的名头,到时用你的名义运粮卖粮,可谓顺理成章。一旦事发,追查下来,这参与建仓的是你,租库的是你,发船如果还是你的话,那......”

王扬脸色顿时变得极为难看,手掌松握之间,微微发抖。

王泰见状一笑道:“不过这只是我的猜测,未必就是事实。”

王扬满面惶急:“族叔,如果真是这样,侄儿该怎么办啊?要不要提前上告?”

“别急别急,还没到这一步,再说咱们没有证据,告什么?也别冤枉了巴东王,说不定他真是一番好意。这样,反正你参与筹建常平仓,正好可以借机查清真相。契单不还在你这儿吗?如果到时他真要往库里运粮,也瞒不过你。你多多留心,时常查看,有什么事及时告诉族叔!族叔给你拿主意!他巴东王想用咱王家的千里驹顶罪?他想得美!族叔第一个不答应!放心!天塌下来,有族叔呢!”

王扬满脸动容,嘴唇微颤,站起深深一拜:“扬遇族叔,如拨云见青天!!!”

......

王扬走后,王泰踱了几步,然后立即派出手下,一是打探荆州是否真的要建常平仓。二是暗查王扬在临江货栈里的仓库是否真与巴东王有关。

......

端午过后,天气转热。都说“不怕端午晴,就怕端午热”,端午一热,往后升温就跟点了火一样。看现在这势头,三伏天恐怕不会好过。但此时没有多少人讨论今年夏天会不会难熬的问题,因为现在巷闾街肆之上、酒楼茶馆之中,人们都在说常平仓的事。

消息刚开始传出来的时候,绝大多数人是不信的。

常平仓的事几年前就开始议,议了这么久,各州都困难重重,建不起来,荆州多啥?还有那些垄断粮食生意的士族们,他们能同意这种断财路的事?老人们坐在树荫下,连连摇头,以他们一生的阅历来佐证这个消息的不靠谱。酒客们则咂着嘴,高深莫测地一顿剖析,最后断定,这绝对是不经之谈。

可等各家士族的粮车源源不断地驶向官仓时,众人这才傻了眼,即便是之前相信这个消息的人,也绝对想不到,此事竟会推进得如此顺利!

全荆州惊叹之余,都盛赞巴东王有手腕,有魄力,能压服世家,更难得是心系民生。要知道,即便是豫章王主政荆州时,也没有提过建常平仓的事。

在巴东王声望日涨的同时,一个贵族少年的身影也进入到一些人的视线中。

此人姓王名扬,据说是琅琊王氏子弟,才高,题名《绸(筹)粮释论》,自述写此文之目的在“昭彰王君莫白之心志,见其中有以令人感泣而不能自已者。不使无知之徒,虚妄揣测!轻薄之人,深诋厚诬!”

文中考证钩沉,旁征博引,从绸缎与粮食的异同写起,一直写到荆州贸易局势与世家关系网络,又以王扬的交游言行为旁证,索隐推论,洋洋洒洒写了三万余言,可谓蔚为大观。最后指出:

“王君之志,皆早寄于歌诗之中,而昧者不能察也。‘彩袖殷勤捧玉钟’,即暗喻其以绸缎入局,筹粮建仓之志。

彩袖即锦缎也;殷勤者,勤恳不倦之意。钟乃粮之代称,《史记·货殖列传》言:‘贩谷粜千钟’。玉者,天下贵物,人皆重之。言‘玉钟’者,乃取‘民以食为天’之意,以粮事为国家要务,故不可不重也。

王君不惜自劳于绸缎商贾之事,殷勤辛苦,以一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冒姓琅琊 最新章节第159章 大论战,网址:https://www.zuimeng.net/519/519424/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