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反击的炮火续(1/3)
作品:《新奉系》“呜~~~呜~”
“轰~~~轰~”
战争中的第一枪永远是由后勤军需官打响的,管着第四军十多万人吃喝拉撒和装备弹药补充的后勤部,为了这一次的反击作战几乎把手头搜罗来的全部有价值的战利品都送去了回收站。从师属的122和152毫米榴弹炮,再到独立重炮旅的203毫米超口径榴弹炮,在最后的总共发起前,备下了足够这些大炸逼挥霍的弹药储备。
四个师属炮兵团、一个军部直辖的独立重炮旅,五支炮兵部队在协同员的统一指挥和调度下,通过无线电接受炮击坐标和命令,从各自的炮兵阵地上,在同一时间内对着日军临时营地疯狂的倾泻着弹雨。在炮组里熟练抛售的操纵下,最大射速每分钟5~6发的苏制1938式122毫米榴弹炮和最大射速每分钟4发的1938式152毫米榴弹炮,在最初的三发急速射后,开始在按照射程的远近和涉诉的快慢,协调着编织起了一张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没有空隙的高密度火力网。对着日军设在野地里的临时营地就是一通狠狠的覆盖射击,炮弹爆炸的火光照亮了半边夜空,连贯的炮炸生此起彼伏的在阵地上炸响,不给日军留下一丝一毫的喘息时间。
这其中,原本应该作为攻城拔寨的“攻城锤”的苏制b4型203毫米超口径榴弹炮无疑是增添了最好的注脚。这型在平行历史上,毛子陆军装备数量最大、使用最多的超口径榴弹炮一直是作为军属和统帅部炮兵总预备队,镇场子一样的存在。这种25倍径短身管的履带式底盘超口径榴弹炮(见注释1),一路从哈尔科夫战役打到了柏林,砸的元首和汉斯喵们很是内伤。配用的203毫米分装式炮弹,光是一个弹头就有99公斤重,不靠杠杆和小吊车来帮忙的话,根本没法完成装填。一个15人的炮组忙的脚不点地,伺候着这门重达17.7万吨的大家伙,每两分钟打上一发炮弹。18公里的最大射程和99公斤重的弹头弥补了射速上的不足。一发炮弹下去就是一个直径3.5米的大弹坑,100多米的冲击波杀伤范围,在高密度的覆盖式炮击下,直接的给日军带来了成百上千的重大伤亡。
30米以内的鬼子和其他物件直接被拆卸成零件,更近一点的,干脆就直接人间蒸发(真的是死得连渣的都不剩),就算是100多米杀伤冲击波范围外的,也全都是脑震荡、耳聋和耳鸣,耳鼻口流淌着鲜血,丧尸一样的晃晃悠悠。
大地是最好的传声体,就连呆在战壕里隐蔽待机的己方步兵部队,都在猛烈的颤颤和摇晃中感受到了炮击的狂暴和肆虐。尤其是第一次发出怒吼的b4式203毫米超口径榴弹炮(壮哉我斯大林重锤),同一时间内让交战的双方体会到了超口径榴弹炮的恐惧。看着那些在炮弹轰鸣和震颤下,抱着脑袋脸色苍白的士兵,参战部队中的军官们责无旁贷的冲到了最前面,在炮火的掩护下紧跟着撒欢的装甲兵部队开始了徒步冲锋。
“呜~~~呜~”
“轰~~~轰~”在进攻部队开始冲锋后,原本进行大炮兵群覆盖式炮击的炮兵集群迅速的做出了调整,在炮火延伸的同时,也将从四个步兵师里单独剥离出来的四个师属炮兵团分别配属出去。配属到各个战斗群中担任火力支援工作,只留下军部直辖的独立重炮旅依旧在不紧不慢的对着日军正面阵地保持着炮击压制。
猝不及防中,被覆盖式炮火打击打的哀鸿遍野、摸不着北的日军不是智商为负数的**,作为脚盆国内的常备军,能在资源和经济紧张的漫长岁月中维持现役状态,这些军官和军曹们的业务素质还是很过硬的。趁着炮火开始延伸,大集群炮兵团解散分配、造成了正面炮击强度上的减弱,日军也迅速的抓住了这一机会。在混乱中迅速的拦住那些在重炮轰击下,慌不择路往后撤退的士兵们,顶着脑袋上是不是落下的152和203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奉系 最新章节第五十一章 反击的炮火续,网址:https://www.zuimeng.net/36/3663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