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出头琉璃厂(1/4)

作品:《我的老婆是重生的

为长辈韩父和唐父始终挂念着董洁的入学问题。

他们不得不承认感情这东西是需要时间一点一滴培养的。在大山和薰洁的心里丁老爷子和陈老爷子的份量可比他们这些人来得更深更重一些。

趁两位老人家在北京找个机会避开董洁叫上大山几个人碰头坐下来开了个小小的坐谈会。

韩父和唐父主张董洁还是得上学“不是我们老脑筋谁家的孩子长到七八岁都要去念书就是农村那也得普及八年制义务教育对不对?大山你们有自己的想法和计划这我们能理解干事业也好买屋建厂也罢我们也尽可能去支持。可是小洁不念书这不合适吧?”

陈老爷子一贯也主张董洁上学接受教育闻言一个劲点头赞同。

丁老爷子与董洁最熟也是最疼小姑娘的人。他持相反意见认为薰洁倒不急着入学只须再过得几年插班考直接念初中甚至高中就行“凭小洁现在的文化水平不论是语文还是数学与初中生比起来都只强不差更别说外语了。让她和一帮小姑娘坐一块从头学加减乘除学拼音?那不叫接受教育我说那纯粹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才对!”

大山赶紧点头“丁爷爷说得有道理。外公我十岁才开始读书之前一直在家里和小洁、我们两个人看书自学后来直接考进了五年级。我觉得吧再过几年小洁不妨也走这条路现在她还真是没有时间上学。”

他掰着手指给大家算了笔帐:一天二十四个小时董洁差不多得有十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一日三餐扣掉两小时梳洗和锻炼身体也得两小时。剩下的十个小时。她还要学外语画设计图看书给一些慕名找来的人做私人的服装设计哦每天晚上总得挤出点时间兄妹俩说说话看看电视休息一下。时间安排的很满。并不是大家想像中的清闲加无所事事。

薰洁上学的问题至此算是盖棺定论了。不管怎么说兄妹二人统一口径两个孩子倔起来唐父与韩父还真是拿他们没办法。

韩父无奈的叹气道:“哎真没见过这么宠妹妹地哥哥!”

北京的琉璃厂打清朝就是古籍文玩字画的交易场所被业内人士誉为“九市精华萃一衢”。这个时候。潘家园还没有古玩市场向来街、后海等处的古玩市场也没有形成规模因为城管多次执法查抄。流动性强只能见几个摆散摊的。凡是来京的爱好古玩这个行当地游客必去的先之地就是琉璃厂。

丁老爷子与董洁老少二人可算是又搭上伴了。淘宝淘宝来趟北京总不能空手回去。

荣宝斋、萃珍斋、韵古斋……琉璃厂有好多百年老店这儿的好东西多价钱比别处也贵上一些。再往西走就是一个旧货市场品种全侃价空间也大。有句话说得好到北京有两个地方一定要去看一个是抬头看到**广场看升国旗;一个是低头看到琉璃厂看古玩。一些懂行的业内人士和来京工作或是旅游的外国人常在这片逛。希望能够淘得宝贝俗称“捡漏”。在这里不买东西走走看看也是一种乐趣。对收藏者来说有闲时、闲钱、闲情逛琉璃厂是份情趣在这里寻的是一种愉悦碰的是一种机遇找的是一种磨炼过程。

老少二人边看边逛倒也悠闲自在。路过一家老店。玻璃橱窗望进去却见里面满满围了一圈人。

薰洁好奇心上来也与丁老爷子拐了进去。

这是一家主营美玉地店鸡血石田黄石等琳琅满目的美石摆满了博物架各种雕工精美的玉器尤其惹人喜欢。

引起争执地就是大厅中央架子上摆放的一件玉饰。

“怎么了这是?”丁老爷子悄声跟一旁愁眉苦脸的店主打听。

原来却是常逛琉璃厂的故宫博物馆工作的一位好收藏的老专家看上了店里一件清代观音玉饰正与店主讨价还价当口一位带着翻译的日本人进来了。那翻译不知在什么场合听说过老专家的名气与那日本人嘀嘀咕咕一通竟然从中横插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老婆是重生的 最新章节第八十七章 出头琉璃厂,网址:https://www.zuimeng.net/33/3342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