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津博窘境(1/3)
作品:《异国猎宝档案》张家别墅面积不大,九百平,院子和绿化占去一大半,独栋别墅,上下三层,内部还是很有气势的,二三层大客厅挑空,有一种小城堡的悬空感。
来张家,自然要欣赏张老的藏品。
应张庆东邀请,李承上三楼阳光房喝茶,间隙,老爷子抱出他珍藏的几大本邮币册盒,神采飞扬的招呼,“小李,你也看看我的藏货,嘿嘿,这里面也有几件,和你的万寿票大全格有一拼。”
“那多谢张老让我长见识。”李承呵呵一笑,张老明显误会了,把自己也当成邮友,事实上,李承对集邮,兴趣不大,骨子里流淌的,依旧是古董商的血脉。
张庆东的邮册,要比泉城集邮协会会长赵朴树,专业太多。赵朴树的邮集,给李承的印象“满而杂”,张庆东的邮集则秩序井然,分列合理。
这就是普通集邮者和专家的区别。
所有藏品一共分为八百四十七组,又按照邮票属性归类,合计十九类,再用清统治期、北洋期、民/国期、伪政权期、江西及延安时期、建国后、改开后等几个政权发行类别进行归总。
目录学做得非常精细,其邮票说明也很完备,某些老票的传承细致到转手的年月日。翻看张庆东的邮集,似乎就在总览一本《中国邮币史》,还是那种以“实物”例证为主的科普类书籍。
想到这,李承心中一动,抬头看看正在欣赏万寿票大全格的张老爷子。
见他看得很认真,李承没好意思打搅。
其实,张老的邮册中,有万寿票的初版、再版、甚至还有几枚零星的“莫伦道夫”的加厚版,只是,多数为加盖票,新票都是零散单票,没有李承那种大全格。
张老的藏货中确实有好东西,还不止一组。
第一组就是“民/国四珍”之一的“两元宫门倒印”,且并非单票,而是竖双联!
“宫门票”在中国邮币史上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算是第一套全面展示中华传统文化和当代精神的邮票,虽然是普通票,发行量不小,但在世界邮币史上一直是“金牌级”邮票。
初版发行于1913年,全套十九枚,最初是在英伦印制,俗称伦敦版。
由于一战的爆发,伦敦版自然也就停止发行,1914年,北洋财政部印刷局承担新版“宫门票”印制,俗称“京师老版十九套”。
1919年,宫门票增版发行,增加发行1分半、1角3分和20元3种面值,全套总共为二十二枚,称“京城老版二十二套”。
由于两者都使用同一套雕版,所以合称为“京师老版”。
1923年,因为部分铜版意外损坏,不得不重新刻版,又在色料上做一定程度更新,推出第三版,俗称“京城新版”。
“宫门倒印”出现在第二版,也就是京师老版十九套的印制过程中,面值为两元。
这版邮票的印制属于套印工艺,即先印制邮票的边框,然后套印内部图案。1915年,一位印刷工人在套版时,将两元宫门票的内版即国子监牌楼放置颠倒,所以印出来的邮票中心图案牌楼是倒印的,俗称“宫门倒印”票。
当时就已经检查出错误,当场销毁,但是,依然有一个版别合计四十八枚的“宫门倒印”没有被检测出来,流向市场。
因此,这种倒版邮票数量非常稀少,十分罕见,被列为“民/国四珍”之一,被誉为“后四宝”之首,为中国邮票中的珍罕之品。
就在今年一月份,在香江的“远东珍邮”拍卖会上,一组横双联“宫门倒印”落槌价为六十万港纸!张庆东收藏的竖双联“宫门倒印”,价值不比横双联低。
第二组是建国前后华东邮政总局发行的工农兵改值加盖票,一套三枚,分别是“生产票”“卫国票”以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异国猎宝档案 最新章节第607章 津博窘境,网址:https://www.zuimeng.net/291/291240/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