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东瀛国宝(1/3)
作品:《异国猎宝档案》听到李承的惊讶,朱老笑笑,“你且往下看。”
额,李承这才注意到,朱老手中的卷轴,还有一大半未曾松开,合着前面这一段,只是卷首。顿时有些羞愧,自己太沉不住气!
低头重新鉴定,果然另有收获。
卷首部分,绢本淡设色,底本微黄,有些年头。
“冰姿峭立有余馨,人评当年古典型;岂止台上思旧德,一花一叶一神灵。”
题:菅公手植梅花;落款:钦;钤双印:江马圣钦、江马查客。
李承正是看到这里发问的。
江马天江,东瀛德川末期以及明治时代著名诗人、医者,东瀛儒学大家下坂篁斋的第六子,仁和宫侍医江马榴园的养子。
本名下坂圣钦,字永弼,号天江,俗称正人,之后又改名为骏吉。
家学渊源深厚,他先于续方洪庵(东瀛兰学家)处学习兰学,向梁川星岩(东瀛汉学家)学习诗文。维新后任太政官吏官,並在西园寺公望创设的汉学塾立命馆担任塾长职务,后隐居京都东山,教授儒学,晚年以临池吟咏为乐。
擅长诗、书、画、鉴定,是当时东瀛文博界有关中国古书画鉴定权威之一。
其书法也有独到之处,但在当时的中国,显然还是看不上的,所以李承才对朱家祖上收藏江马天江的书法,有些惊讶。
过卷首,绢本色泽顿时变成深褐色。
李承惊讶的望望朱允烈,满脸震惊。
这东西,年头够老啊——绢本年头越长,色泽越深,这是因为绢本粉化和灰化的缘故。
看这色泽灰化程度,足有上千年!
这难道是一幅唐末宋初的作品?如果自己猜测没错,那为什么朱允烈会说“现在能出手的东西不多,还有一幅书画……”。
唐末五代乃至宋初的画作,算是朱家“能卖的货品”?
那岂不是说朱家还有比这幅作品更好的?更不能卖的?
朱允烈带着一丝笑容,依旧一丝不苟的慢慢松开画轴,卷首的连接这一幅更老的绢本竖轴,不过,这是一幅画。
一片宫墙,由远及近,被作者三两笔勾勒出宫墙的浑厚,将画面三分之一隔开。
一位头戴纶巾的瘦弱老者,一身长纱,只有背影,正站在墙下,抬头上望,他在看什么呢?宫墙之上,四五支梅花,探头而出,梅枝遒劲横陈,褐黄色的五瓣梅花,点缀于梅枝之上。哦,原来是仰视观梅。
整幅画面,给人一种孤俏、傲立、绝世、空灵的感觉。
旁边是行书:“宣风坊北新栽处,仁寿殿西内宴时。人是同人梅异树,知花独笑我多悲。”
落款:“道真绘于延喜二年隆冬。”
落款右侧,又录有诗一首:“谪居春雪”
“盈城溢郭几梅花,犹是风光早岁华。雁足粘将疑系帛,乌头点著思归家。”
题款:“越冬,道真复览旧书有感再诗一首”。
李承愣了愣,道真?延喜?还有前面江马天马的“菅公手植梅”的咏赞诗……
他瞪大双眼,单手拿着卷首,另一只对着画面连点几下,咽咽唾沫,开口问道,“朱老……这……这是东瀛的学问之神的梅花作?不是说,它收藏在东瀛天王寺么?”
李承口中的东瀛学问之神,指的是“菅原道真”!
此人是东瀛平安时代(794—1191年)闻名遐迩的汉学家、诗人、歌者,集正治家、教育家、学者等诸多美誉于一身,去世后,被誉为东瀛的“雷神”“文化之神”“学问之神”“东瀛孔子”!
菅原家为儒学传家的典范,祖父菅原清公为名士,父亲菅原是善为文章博士,菅原道真更是一代文宗,其子菅原高视为大学头(类似于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异国猎宝档案 最新章节第481章 东瀛国宝,网址:https://www.zuimeng.net/291/291240/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