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逃兵事件 三(1/2)
作品:《水漫泗州城》想到这里,侯兴国的目光移到王武宣的脸上,试探问:“不知王将军有何妙策,能平息士兵们的不满?”
“这件事很简单,以安抚他们为主。”王武宣贴近侯兴国的耳畔,压低声音说,“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给点甜头给他们,他们才会死心塌地跟您干。上和下睦,才能齐心协力,共同对敌。否则,只能失得其反。您也知道,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如果强逼他们,狗急会跳墙的,其后果不堪设想。身为元帅、先锋和主将,要有容人之量,才能领好头、带好队。”
王武宣一番话,句句都有千钧,震动着侯兴国的心扉,他仔细斟酌一番,觉得合情合理,便默默的点点头:“我知道其中的厉害关系,但也不能过于放纵他们。要是成了骄兵,以后更难治服他们。你可知道,没有铁一般的纪律,这个队伍犹如一盘散沙,临阵时是不堪一击的。”
那些士兵们,仍在你一言、我一语,表示对上司不满。兵将之间的矛盾,在加剧着,有种一触即发的危险。
在月光和火把的照耀下,侯兴国鹰隼般的目光,在队伍中扫视一遍,挥一下手臂,提高嗓冂说:“各位兵将!就刚才几位逃兵一事,跟你们开诚布公说几句。常言道:‘国有国法,军有军规。’你们既然为队伍中一员,就得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至于你们所提出行军速度过急时,这些天来,让你们吃了许多苦头,这是我的过错。我作为先锋官,不体恤你们,不关怀了解你们的生活情况,使你们对上司产生许多误解。在此,我代表全体将领,向你们道歉。”
俗话说:“小腿拧不过大腿。”刚才还群情鼎沸的士兵们,此时听到先锋官自我检讨,他们渐渐平息了议论、不满和冲动,一个个目光集中在一个焦点上,侧耳细听,看先锋官还有何下词?
侯兴国见场地上的吵闹声渐渐平静下来,继续发表演讲:“各位兵将!行军打仗,本来就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你们长途跋涉,艰辛是可想而知的,但你们要知道,作为先锋,遇事先行。如果落后于其他人,我们这支队伍也就失去了价值。我作为先锋官,知道你们的辛苦,你们也要知道上司的不易。”
士兵们听了这番话,有点悔过之意。有的开始交头接耳,低声议论。
侯兴国见此情景,心中暗喜。为了达到治军目的,稳定军心,使他们的行为,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便来个软硬兼施,恩威并举之法:“你们可知道,从京城到泗州,有多少路程吗?初步计算一下,如果不走弯路,有两千多里路。按每天一百里行速,要得二十多天时间。稍慢一点,要一月时间。在这一月里,你们能知道朱家庄人马有何变化?要是他们闻风而逃,我们岂不是前功尽弃?要是他们搬取救兵与我们抗衡,将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本先锋之所以加快速度,就是要来个出奇制胜,在敌军没有防备情况下,给他们致命一击。立了功、授了奖,人人有份。而且对你们的前程,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如果每个人都加官晋级,授了重奖;回顾一下行军时吃那点苦,又算了什么?功劳与苦劳相比,那是微不足道的?难道你们愿意放弃美好前程而不顾吗?”
那一句句合情合理、扣人心弦的豪言壮语,使士兵们明白了先锋官的真实用意,而从内心世界感激他。
侯兴国扫视一眼众士兵,再一次侃侃而谈:“为了调动每个士兵的积极性,早日到达泗州府朱家庄,从明日开始,凡是步行的士兵,每人奖励二两银子。但本先锋有个条件,必须每天行军一百至一百二十里路。如超出这个里程的,每人多奖励一两银子。目的并非让你们为银子而行军,更重要的是早日到达目的地,与敌人开战,争取立个头功。”
“先锋官放心,我们就是跑断了腿,也要按要求完成里程,决不拖大队人马的后腿。至于立功一事,我们尽力而为就是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水漫泗州城 最新章节第六十四章 逃兵事件 三,网址:https://www.zuimeng.net/246/246827/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