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内乱 上(3/4)
作品:《楚氏春秋》步兵如何联合作战大破清一色胡骑的经典战例,几乎已无秘密可言,薛方仲所说的这些帐内诸将不知研究讨论过多少遍了。甚至有地赵将不乏恶意地想道,这薛方仲莫不是岁数大了,纯粹是在这倚老卖老。
然而这些人当中绝不包括孟德起和樊兆彦,他们二人当年都是参与者,孟德起更是独挡一面主将,深知那一场战事的惨烈绝非是能用笔墨可形容的,不仅历时长达近两年,而且秦赵两国联军还曾数次到了溃败的边缘。毕竟从后汉灭亡时算起,胡蛮与汉人打了几百年地仗了,深受汉家谋略熏陶,他们的将领中不乏才智卓越精通兵法之人,有几个绝对有资格可称上一代名将。正因如此,孟樊二人对薛方仲和郭怀能在纷乱的沙场中捕捉到转瞬即逝的战机力挽狂澜反败为胜,佩服得五体投地,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敬畏。
而楚铮却是另一种心思,从当年在王老侯爷府中学习兵法时起,他一直是将薛方仲当成日后遇到的最强大地对手来研究的。虽说也知道薛方仲用兵如神,但楚铮没吃过亏自然就没什么畏惧心理。如果说薛方仲如果真已到了倚老卖老的地步那还真是赵国地大幸了,但楚铮怎么也觉得不象,这当世第一名将并不是薛方仲自封的,而是秦赵两国公认的,即便是郭怀如此孤傲之人也从未有过异议。何况薛方仲真要吹嘘也不该拿与胡蛮之战来说事,这一战正是郭怀真正扬名天下地一战。在这场战事中郭怀威名犹胜薛方仲,毕竟是他斩杀了胡蛮单于,正因如此世人才将他与薛方仲相提并论。而薛方仲成名甚早,确立他当世第一名将地位的是他年轻时对赵国大军的不败战绩,如果不是当年与胡蛮之战让秦赵两国元气大伤,薛方仲与郭怀早就在沙场上一分高下了。
看着薛方仲略带激动的神情确不是伪装。楚铮突然若有所悟。对二十年前的那场战事楚铮虽末亲身经历,但他久居京城,又执掌着楚家鹰堂,某些地方所知的比孟德起和樊兆彦还多。要知道秦赵两国乃是世敌,积怨甚深,面对胡蛮时偶尔加以援手是并不罕见,但想要做到真正合作无间谈何容易。当年胡蛮趁着秦赵内战突然来袭,薛方仲正与时任赵国兵部尚书地王老侯爷在秦赵边境交战,闻讯即刻率大军后退近数十里,派使者求见王烈请求停战。回到咸阳城后。薛方仲上书当时的秦王,据陈利弊,认为唯有与赵国联盟方可彻底解决北方蛮族之患。楚家鹰堂秦国分堂得到此讯息后迅报禀楚天放,楚天放与王烈商议后也觉得此事确实可行,楚王两家当时在赵国如日中天。他们二人赞同的事无人敢有异议。待到秦国使者抵达上京城,双方一拍即合,这才了此次史无前例的秦赵联盟,薛方仲可说居功至伟。
楚铮暗暗想道,也许在薛方仲内心中。认为秦赵之战不过后汉子民的内争,他只不过是尽一臣子之本分,歼灭胡蛮才是真正让他感到热血沸腾的吧。
薛方仲终于有说完的时候。孟德起作为赵军主将自然也要说些什么。只不过他是一武将,平时并不善于言辞,面对大军动员还能应付,在这文绉绉的场合上说些冠冕堂皇的话着实有些为难孟德起了,楚铮直听得晕晕欲睡。
忽闻咔吱一声响,原来是樊兆彦一手撑案站了起来,看来轮到他开口了。看着这副难得一见的体形,秦军将领中出轻微地笑声,大有轻谩之意。沈从放回头瞪了一眼。暗道樊兆彦能在赵国北疆大营与孟德起分庭抗礼,岂是你们这些小子能比的。
樊兆彦似对此并不在意,手持一根细竿站在沙盘,先将当前敌我双方的形势和突厥驻扎地一带的情况介绍了一下。在座的秦两国将领顿时挺直了身子,他们基本都是统率过万大军地高级将领,这些情况大都已烂熟于心,但仍聚精会神地听着,与方才漫不经心的样子全然不同。
樊兆彦忽然话锋一转:“突厥至我北疆已三月有余,回这段时日,我军表现甚少有值得称道之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楚氏春秋 最新章节第十九章 内乱 上,网址:https://www.zuimeng.net/223/223999/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