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管仲之才(1/3)
作品:《锦衣豪雄》几杯酒下肚,刘存义和林河便聊得有些热络了,就如林河猜测的那般,这位就连名字都像是武将的平湖县令是襄阳的军户出身,祖上曾跟着成祖皇帝靖难,他的曾祖父曾经官拜参将,后来战死在土木堡之役。
刘存义小时候就长得高大,在旁人眼里是块练武的好材料,可他的父亲却说什么也不愿意他承荫家业,继续当个武官,而是不惜花费重金为他延聘名师走科举之途。
“我曾祖死后,祖父得了个锦衣卫的恩荫,那时候家势还算不错,不过土木堡之役后,武将的地位一日不如一日,到我父亲的时候,他一个守备在京师述职的时候,被兵部的小吏呼来喝去,如同唤狗,自那次归家后便再不许我练武,而是要好好读书,进学科举,走正途的进士官。”
说起自己的经历,刘存义也不避讳什么,他少年时被父亲逼着从文,可内心里是极为抵触这种安排的,直到父亲在大同抵御套虏受了重伤,临终前在病榻上握着他的手,要他发奋读书考取进士,让刘家不要再做将门才刻苦读书,花了整整七年时间才考了个同进士出身。
“我这个同进士出身,在一众同年里也算是排名最末的那等,其他人也不大瞧得上我。”
刘存义不无自嘲地说道,大明官场上一向看重官员容貌,他的样貌自然不能说差,可放在一群同年里就好似鹤立鸡群,他在吏部等着上官安排观政的时候,就被误会过是粗鄙武夫。
“不过是些徒有浮文虚名之徒罢了,刘兄又何必在意?”
林河面色微醺,举着酒杯说道,平湖县在嘉兴府也算是倭寇入侵频繁之地,刘存义到任前,这里屡次被倭寇侵扰,刘存义赴任的时候,这平湖县令就是个烫手职位。
徐渭曾经和林河说过,如今直浙地方上,那些倭寇侵袭最频繁的府县,短短几年时间里知府县令不知换了几茬,但凡在京师有些关系的都不愿来杭嘉苏松等地当地方官,要知道倭乱前,这些地方可都是要争破狗脑子的富庶府县。
刘存义赴任平湖县令的时候,正是倭乱兴起时闹得最凶的时候,而那时候平湖的城防空虚,或者说是根本没有城防可言,因为偌大个平湖县城,居然连城墙都没有。
“我听说刘兄三年前到任的时候,曾经一箭射死过倭寇头目,不能亲眼目睹,真是深以为憾。”
见林河说起三年前的事情,刘存义到没有露出自得的神情,虽然平湖县的老百姓都把他传的英武非常,可他心里清楚那根本就是不得已而为之。
“那时候我刚刚到任,倭寇正屠了嘉善县,这平湖县的士绅被吓得不轻,才打算让官府修筑城墙,当时我用尽了库银,花了三万多两才把城墙修好。”
刘存义在平湖县的百姓眼里,是保一方平安的青天大老爷,可在那些士绅胥吏眼中就未必了,修城墙的时候,他借动用库银的机会,趁势查处了好几个贪墨库银的胥吏,把六房给整顿了一遍,又逼着那些士绅大户出人出力,得罪的人可不少。
“那次倭寇来袭,城里人心惶惶,我要是不上城头,只怕那些倭寇不用攻城,就有人把城门给开了。”
想到这三年里自己和那些士绅斗法,哪怕是刘存义性子强悍,也不免觉得有些疲累,声音亦是变得唏嘘不已,“我在城头一箭射死了倭寇头目又能怎么样,那些倭寇还不是时不时地来侵扰。”
“你可知道,我这平湖县令只怕也当不了多久。”
“刘兄何出此言,这三年里都是刘兄保住了平湖满县平安,他们就不怕你走了以后,倭寇再来攻打。”
林河吃了一惊,他没想到平湖县的那些士绅居然想要把刘存义给赶走,嘉兴府这边几个县,这些年换县令就跟走马灯似的,有时候一年甚至会换两个县令,像刘存义这样干满三年,那真是实打实地靠抵御倭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锦衣豪雄 最新章节第五十六章 管仲之才,网址:https://www.zuimeng.net/221/22136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