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匈奴(1/3)
作品:《卫青:屌丝逆袭的传奇》“此处虽说不是大汉腹地,但也不至于有匈奴出没啊。-- *小说&”对于匪盗中出现匈奴人,卫青非常纳闷,此地的北面正是匈奴盘踞的河套草原,中间却隔着北地郡、上郡两地,所以此处有匈奴出现意义非凡。
此时正是汉匈和亲期间,汉匈之间出现了短暂的和平状态,原来剑拔弩张的局势得到缓解,使得国中有人产生了侥幸心理,以为匈奴容易满足,或者以为可以通过和亲,牺牲一定的钱粮,能换得和平和安全的生活。
如果这些手持弯刀,长着番族相貌的匪徒真的是匈奴,那么就以为着和亲的这个梦想已然破灭,匈奴到这里绝非是游山玩水,其背后肯定有‘阴’险的意图,这些意图指向的目标肯定是大汉帝国,最终的目的必然是为了侵略战争做准备。
如果真是这样,汉人对匈奴的认识就要更上一个台阶了。原来,汉人心中的匈奴人就如同一群禽兽,只知道烧杀抢掠,根本不懂战略战术,不懂军事情报,而眼下发现了深入汉境的匈奴,这个固有的认识就不再成立。
小股匈奴深入至此,必然是为了一个绝密的目的,这个目的应该是为军事服务的,这说明匈奴人已经今非昔比,他们也已经产生了战略意识,将成为更加难以对付的敌人。
汉朝也往匈奴派出不少探子,处在暂时和平中的双方对对手小心提防,心底里还是想置敌人于死地,不同的是汉军的探子以商旅的‘摸’样出现,而匈奴人只能偷偷‘摸’‘摸’进入大汉腹地。
匈奴人对待汉朝商人的心理是极端复杂的,一方面,这些商人带了匈奴人生活必须的汉地商品,他们心存感‘激’,另一方面,商人追逐利益的天‘性’决定了这些商品到匈奴人手中的时候被加上了高昂的利润,所以匈奴人既痛恨他们又离不开他们。
而匈奴要‘混’进汉地很不容易,匈奴人的长相和汉人有明显区别不说,粗鲁、野蛮的作风也是一个大问题,汉朝也明了这一点,对这类事情也没有刻意提防。
原来这伙人真是匈奴单于派来打探大汉内部虚实的,除了了解风土人情,刺探军事部署,他们还顺便记录山川河流道路走向。
这伙人收买了汉地往来于匈奴的商人作为向导,一行共六人,进入汉境。由于提前有所准备,这些人全部会说流利的汉语。
军臣单于身边有一个汉‘奸’—中行説,是提出这一损招的人。这个中行説本是窦太后身边的宦官,因触怒窦太后而被派往匈奴,‘侍’奉和亲的汉朝公主,中行説不愿离开故土,但有不能违抗圣旨,只好满腹怨言来到北方,北地的苦寒贫瘠让他彻底死了心。
对现实和生活的绝望,让中行説恨死了窦太后,恨屋及乌,对汉朝自然也恨之入骨,巴不得置于死地。
中行説为军臣单于出谋划策,不断向匈奴人描述汉朝的繁华和富饶,鼓动匈奴人‘激’起攻入汉朝腹地的野心。同时,中行説将自己掌握的无数不多的兵法向匈奴领兵的贵族灌输,让他们有了战略思维和战术意识,间接地提高了匈奴军队的战斗力。
有了战略思维,和战略目标,匈奴上下开始为此做准备,于是匈奴王庭派出了数路人马,深入汉境,意图刺探军情,绘制地图,这些匈奴探子经过中行説的‘精’心培养,甚至都能熟练的使用汉朝边地各郡的方言。
卫青碰到的这一路,是从上郡方向翻山越岭过来的,到达河东郡境内就和这群土匪遭遇了,匈奴人箭术高超,武艺高强,很快打败了这伙土匪,又拿出金银‘诱’‘惑’这些强盗为自己效命。土匪见钱眼开,双方一拍即合。匈奴想以此为基地,勘察山川地势,从事间谍活动,而这伙匪盗对于源源不断的金钱供给大为受用,于是这伙强盗就此沆瀣一气,盘踞在这山中。
本来匈奴的目的是刺探军情、绘制地图,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卫青:屌丝逆袭的传奇 最新章节16、匈奴,网址:https://www.zuimeng.net/22/2224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