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冰道运石(1/2)

作品:《大汉好男儿

小范揉着朦胧的睡眼,都到工地上了,他似乎还没有睡醒,然后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叹了口气,有些埋怨地道:“一天就睡那么三个多时辰,这哪里够啊?”

“你就知足吧。我们没事的时候,还能抽空打个盹。你看看那些干活的,你一打盹立马就给你一鞭子!”张三教训小范道。

听了张三这么一说,小范果然把嘴闭上了,心里暗自庆幸自己不用去干那种重体力的活。

只有常惠心里清楚,如此强体力的劳动,总有一天会把所有的刑徒与戍卒都累趴下的,到那个时候,工期完不成,自己也是要受牵累的。不行,得赶紧想个办法,帮帮这些可怜的刑徒、戍卒,他们当中也有不少的人跟自己一样,是一不小心就被无处不在的汉律卷了进来的。况且,帮他们也是在帮自己。

可是,这一切又从哪儿做起比较好呢?他分析了一下目前的状况。整个工地上约有二千人,约有五百人在烧砖,四百多人在筑墙、修造天田,剩下的就是在山中加工石头和运输。烧砖、筑墙和修造天田,他也想不出更好的更先进的方法来,想照搬现代社会的一切,除非是真的在穿越的时候搬个仓库过来,随身一变,就能从仓库里取出自己想要的挖掘机、压路机。但是,这只能是梦想,不可能实现的。

改进打造石头的办法?他倒是知道黑火药的成份:一硫二硝三木炭。火药的燃烧就是化学反应,他小时候还在乡下的外婆家玩过这种游戏。

黑火药涉及硝、硫磺和木炭,这些物质在农村都很容易获得。硝,来自青红砖墙。老墙上都是用石灰砂子粉刷的,几年过后便有脱皮。阴面潮湿的墙面上,特别是在青红砖上可以看到一层白霜,时间更长一点会凝结成块,用竹签子将白霜刮下来,结成块的可以用小刀刮。

木炭,这个就太容易了,将燃烧得差不多的木材用水一浇,立马就变成黑黑的木炭。

硫磺,农村人把硫磺当做杀菌剂,大人们也常买回硫磺来用,是块状的,黄黄的,找个东西随便一敲就可以敲一块下来。干燥的硫磺可以用火柴点燃,发出蓝色的光,硫磺也就熔化成为褐色的流体。只是这个东西在西汉没有,不知道要到哪儿去找。

硫磺的出现,还是道士在练丹的时候发现的,这都是唐朝的事了。

就算是现在费尽心思能把火药弄出来,可也帮不上太大的忙啊。用来做爆破,又没法控制力道的方向,响一炮把石头都崩裂了,弄不出建筑用的条石,那不是帮倒忙吗?

那么,唯一可行的方向就是改善途中的运输了。巨大的条石从山上采挖出来之后,要运到施工的现场,路又不好走,山路又窄又陡,不,根本就没有路,所谓的路是抬石头的人踩出来的。这一路上还危险重重,一个不小心,还会出现伤人的事故。因此,也是花费了好几百人的精力来做这一件事的。如果能从这方面想想办法……

常惠忽然想起他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跟父母游玩嘉峪关长城时,他很好奇城墙上那么多的砖和石头是怎么运上去的,导游就给他们讲了一个“山羊驮砖”和“冰道运石”的故事。

当时修嘉峪关城墙所用的砖,都是在40里以外的地方烧制而成。砖烧好后,用牛车拉到山脚下,再用人工往上背。由于城墙的地势很高,上下的道路坡度大,跟蜀道有得一比。人们上下很困难,尽管派了许多人往城墙上背砖,个个累得要死,但背上去的砖却仍然供不应求,工程进展受到了严重影响。

有一天,一个放羊的孩子来到这里放羊玩耍,看到这个情景,灵机一动,解下腰带,两头各捆上一块砖,绑在山羊身上,然后,用手拍一下羊背,山羊就驮着砖轻易的爬上了山坡。人们看了又惊又喜,赶来大群山羊当运输工,大量的砖头很快就运到了山中。于是这个“山羊驮砖”的故事就流传了下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汉好男儿 最新章节第二十九章 冰道运石,网址:https://www.zuimeng.net/201/201201/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