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九章 论坦克的可行性(1/2)
作品:《华夏海权》从古代开始人们就像获得一种攻防兼备兼具强大机动能力的战争工具,重骑兵就是在这种条件下诞生的,不管是欧洲还是亚洲,重骑兵都曾经在战场上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历史的变迁,其性价比远不如轻骑兵,而在火器普及之后,面对攒射的弹雨,重骑兵最终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虽然在一战时双方还有大量的骑兵,但是此时,骑兵已经日薄西山,尤其是在西线形成堑壕对战模式后,骑兵更是一,正面30mm,侧面20mm,后面15mm。速度12km每小时,行程35km。
从以上3种坦克可以看出,1战时。双方都是尽可能的往坦克上堆砌武器和弹药,上面的乘员数量多到令人发指!重量和2战时的中型坦克比毫不逊色。这些东西就是一个个可以挡子弹的碉堡而已。无所谓机动性,更没有足够的防护。从设计上看,正是因为这种移动碉堡的思想让坦克的速度和防御始终上不去,在当时技术条件下。装了4门火炮和成百的弹药还想要高速和防御,这不是痴人说梦吗?
要问,当时有没有摸到一点门路的?你还别说,真有!比如说法国人设计的雷诺ft17坦克,装备有1门37mm火炮,正面装甲16mm,侧面8mm,后面6mm,仅重6.5吨,而且使用的还是35马力的发动机。简单便宜而且耐用,两种不同的ft17一共生产了3300辆,远超1战时期的坦克。法国还有一种重达14.5吨的坦克,装备有75mm13l短炮,并且有2挺机枪,正面装甲24mm,侧面17mm,后面.乘员6人,时速6km每小时。而法国最重的坦克则装备了一款75mm36l的加农炮,配有4挺机枪,重量24吨,时速8,5km每小时。形成60km,重量达到24吨。
相对于英国坦克,法国坦克的武器数量下降,但是增大了火炮口径并且有还算可以的防护,将移动碉堡的火力密度降下来,但是增加了火力强度。尤其是那种14.5吨的坦克。非常好的平衡了各方面的性能。而雷诺ft17则是1战最便宜产量最大的坦克。也就是说,1战时的工业水平其实已经可以造出具有一定水平的坦克了,前提是你的设计理念能跟上。想要让坦克跑出2战时30+km以上的速度不可能,但是达到10km左右的速度还是没问题。
而作为穿越者,熟知后世坦克发展思路和方向的徐杰肯定会根据当时的工业水平来设计出一款还算堪用的坦克,虽然现在这个位面上的科技水平比当年徐杰那个位面高上一些,但是还不至于在领先10年,所以在徐杰的坦克计划中,大口径炮就不要想了。徐杰强调的是防护和速度,至于火力够用就可以,当然还有一个重点即使耐用,老出故障可不行!
相对于1战动则十几吨二十吨的坦克,徐杰想都不要,一方面现在技术就算弄出来,稳定性和造价也不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另一方面是在野外作战,也不需要这么重的坦克,反正是对付俄国骑兵,够用就可以。所以参考雷诺病适度放大,就成了徐杰设计坦克的基础。
火力方面徐杰要求不高,继续使用原有的37mm火炮就行,这东西打没有掩体的步兵和骑兵简直就是神器,而且不用装填手。炮手配合供弹弹鼓一个人就可以。机枪方面需要有一到两挺,对付俄国人的人海战术。
需要着重关注的是防护,战防炮和坦克是一对天生的冤家。双方相生相克又相互促进。坦克并不仅仅是挡住机枪子弹就可以了,还必须挡住一定威力的炮弹,否则对方在阵地上安放几门战防炮直接就把昂贵的坦克打成零件的话,坦克也就失去了意义,当年曾经风靡一时的快速坦克之所以会衰落,根本原因就是那怕37mm的坦克炮都可以轻易撕开快速坦克的装甲,坦克强调的是攻防兼备,失去一点,那么坦克的作用就会大大降低!
所以,徐杰对防护要求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华夏海权 最新章节第五百四十九章 论坦克的可行性,网址:https://www.zuimeng.net/2/2647/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