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热火朝天的北洋(1/2)
作品:《华夏海权》徐杰在欧洲可真是做了一次散财童子,大把的花钱,大量的设备和工程建设让北洋从战争中获得的赔款一下少了一小半!几千万两银子如流水般的花了出去,换回来的是一个个工程项目和成船的机械设备,大连造船厂终于破土动工了,在聘请来的德国设计师和詹天佑等人的策划下,这个被后人称为中国海军的舰艇的摇篮的超大型造船厂终于开始了它波澜壮阔的一生。
大型船台,与之配套的发电站、车间以及相应的生活设施几乎都是在一片荒野的情况下开始建设,大量的流民通过北洋体系内的运作被送到了辽东。“我们需要的是工人,一个有责任心,并且对生活有希望的工人,而不是单纯的苦力。”面对这些大量的劳动力,徐杰对负责相关工作的人这样说道。
为工人提供尽可能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就成了工程服务部的重要职责之一,为了尽可能的让整个工程和所有建设更加透明高效,徐杰专门成立了两套监管制度,一套是常驻施工现场的监督局,而另一套则是随时抽查的流动督察组。而对于其中一些有些专长或者年纪还小有极强可塑性的人员,徐杰还专门设立了夜校和相应的培训体系加以培养,对于其中拔尖者,甚至会送到专门的新式学堂进行培养。
大连造船厂只是徐杰治下的一个工程项目而已,在徐杰控制的4个区域中,除了官方新建的各种工厂外,民间大量资本和金融机构的涌入也为徐杰治下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助力。一座座建议住房如雨后春笋般的被建设起来,随后其中一些房子很快被拆掉然后建成永久性住宅。
在这里,没有清国政府和腐朽社会舆论对经济发展的压制,没有各种苛捐杂税,并且有北洋体系内的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和大量的劳动力可以雇佣,而更为关键的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以及北洋建设项目的全面展开,一个庞大的市场正在形成之中,绝大部分产品可以直接就近消化,节省了大量的运输成本。可以说,这里是整个清国最适合商业发展的地方。。所以一旦开战双方合作是没有问题的。至于南洋华人组成的新军,则大多归于了徐杰的东北武卫军,在他们看来能在一个新的地方开拓出一个新的局面还是很不错的。
而除了北方的这两支部队外,剩下的就是现任闽浙台总督的刘铭传和两广总督李翰章的部队了。李翰章是文官出身,而且两广远离未来可能成为战场的地方,军事压力并不大,而且李翰章对军事也确实没啥研究,所以徐杰也无法指望李翰章的两广能提供多少武装力量,能在必要的时候提供大量的资金和运输船队,徐杰就满意了。
至于刘铭传的闽浙台吗,这片地区可是块宝地,当今清朝最富庶的地方都在刘铭传的掌控之下。而作为淮军悍将的刘铭传又是当时历史上少有的军政全能型人才。再加上外洋舰队的母港就在台湾。这支力量要是建设好的话,其实力绝对不会比老李的直隶北洋要差的。更为重要的是,刘铭传与自己的思想是相当接近的。哪怕有一天,当自己决定改变这个国家的时候,即使李鸿章表示不支持,但是刘铭传绝对会支持,原因很简单,刘铭传的出身决定了他对于朝廷的认同远不如李鸿章这个读了n多儒家书籍的翰林。在刘铭传心中,已经隐约的感到国家和民族是超越了封建理学的。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刘铭传的扶持和帮助将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徐杰计划下一个大型造船基地就选在台湾的高雄或者福建沿海,这样一来,北洋水师在南北都将拥有一个可以为大型战舰提供维修服务的基地,而陆军方面。闽浙台的财力足够支持刘铭传建设一支强大的陆军和与之配套的装备供应体系。而徐杰所要做的就是为刘铭传的军队提供人才和技术帮助。以便这支军队能最终成为一支为国家和民族而战的部队。
感谢书友空晨的支持,和书友山轻盈、流氓蛋蛋、te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华夏海权 最新章节第三百一十五章 热火朝天的北洋,网址:https://www.zuimeng.net/2/2647/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