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2 章(1/3)

作品:《女文豪

东南文脉昌盛, 这得益于经济重心南移以及中原南渡。前者是从古至今就一直在进行的, 开发曾经的生地为熟地,不只是针对江南,往东往北往西都有类似的工作,只不过江南潜力最大而已。

相比之下,后者就更有‘历史的偶然性’了。在战乱时代为了回避北方中原地区的战乱,大批的北方文人南迁——这为南方地区带往了先进的生产技巧、文化、劳动力,促成了南方的大开发。

道现在为止,北方相比南方反而衰落了下来。至于帝都定都于此也多是为了戒备北方异族考虑...因此要付出的代价也很昂贵——帝都一百多万的人口全是城市人口, 也就是说不能完成口粮上的自给自足。

皇城里头的人口想要通过周边产粮区保证粮食安全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一个是周边的农业潜力没有那么大,另一个就是一百多万的人口实在是太多了,无论对于那里都是一个宏大的累赘。

所以早期粮食大部分都是走京杭大运河运输, 还要算上自然损耗和一路上吃拿卡要,为了供给京城的粮食,就不知道糟践了多少民脂民膏。若是定都在南方, 就完整没有这个问题了。

好在如今海贸繁盛,走海路无论是从安南还是从吕宋, 都能带回来大批量的便宜稻米——这种贸易大多数是朝廷派发给一些商人的,不然商人还不太乐意做。粮食属于大批且利润菲薄的生意,做的是积少成多。这时候的海商哪里看的上这个, 除非是在荒年间发国难财,不然做什么都比粮食生意赚钱呐!

但是不管怎么样,京城确实是在南方。而且依托全部皇城的王公贵族、官僚大户, 形成了独属于自己的京城文化。不仅可以做到和南方以苏州为代表的城市分庭抗礼,还能反过来影响南方呢!

南方传到北方的风行称之为‘苏样’,北方传到南方的风行称之为‘京样’或者‘宫样’。世情种种,可见一斑。

而具体到业、报业,这件事也是一样的。南方以苏州为首,有自己的业群体,几乎所有的江南业精华都凑集到了苏州。丁一新这个行内第一人也不免从自己的故乡跑到苏州,更不论其他人了。

相对应的,北方以京城为首,各省的精华人物为了功成名就,少不得得当一回古代‘京漂’。

这边如今的领袖人物正是‘洛北公子’宋志平!

说起来宋志平能当上这个领袖人物,还得感谢丁一新!总体而言,此时的文化界是南方压倒北方的。不只是主流文坛,就是业也是一样。但帝都必定是有自己自满的,这种事情至少表面上非常不服气。

等到南边替丁一新打出了‘文坛盟主’的旗帜,他们就坐不住了。有心想要像蓝本一样论资排辈出来一个领袖与之反抗,至少不能承认丁一新‘盟主’的地位,不然岂不是北方领导南方了?

但是问题在于刚刚成熟的业草莽气味重的很,除了极少数京城老派作者,大多数人都不认可论资排辈——这或许也是对主流文坛的回击表现之一,毕竟主流文坛论资排辈之风非常严重。

别无他法,只能抬出了年纪不大,但申明赫赫的宋志平。

宋志平是一个非常聪慧的人,他聪慧就聪慧在不只会写,就连经营之道也是极为精通的。他的《玉堂春》是本好,但只是一般好的,能大卖,假如换成是别人卖,尽对赚不到他那一笔钱!接近十万两一套书,谁也想不到哇!

这其中全靠他自己游走于各大书社之间,终极书社全成了给他打工的了,挣了个加工费。固然所有人心知肚明,估计他自己都很难再次复刻《玉堂春》的奇迹,但这不妨碍大家对他的手段击节夸奖!

这种自己吃肉,连口汤都没有给书社大佬们留下的做派,别人不敢做,他做了。更厉害的是他做了,如今还活得好好的,该发文章发文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女文豪 最新章节第 272 章,网址:https://www.zuimeng.net/179/179953/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