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斥强扶弱(1/2)
作品:《元笛》第二个出场的是朱家的夫人刘氏。[][].[][].[]只见她从容地来到台前,心翼翼地挑了根针,对着阳光照了照,把水碗往平里挪了挪,待水平静时,轻轻地将针丢进去。这时监看的丫鬟喊道:“起来啦,朱夫人的针起来啦!”姑娘们一阵喧哗,又纷纷议论起来。刘氏笑道:“瞎碰的,这哪儿是别的,碰巧了还能不浮起?”黄氏夸奖道:“嫂夫人,你太客气了,我咋就碰不巧,这明啥?明你的手巧哩,哪儿像我这笨手笨脚的!”刘氏摆手道:“我们都老了,巧不巧的没啥了,只要姑娘们个个心灵手巧的,我们才欢喜呢!”黄氏道:“嫂子得太对了,我们这些过来人都不提了,今儿主要是看姑娘们的,咱们老的只是领个头儿!看来,你还行!我么,这不真的把人丢在家里头啦!”一句话把大家全逗乐了。
此时,彩楼前乞巧的水已经晒热,并且出现了无数气泡儿。姑娘们根据以往的经验,认为这是个好兆头,心里都暗自高兴。见时间已到,夫人黄氏首先到台前浮针。但是没想到,她头一个便丢了丑。那针稳稳当当沉了下去。她摇头感叹道:“真是老了,老了,干啥啥不中用了,连个针也欺负我老,去年咋就能起呢?今年咋就不起呢?才长了一岁,这针就欺负人?”众人都瞅着她笑。她把眼睛也笑成一条缝儿了。姑娘们叽叽喳喳地开始议论起来。有的今年水不行,有的天气不行,还有的怪阳光不行。
所谓浮针乞巧,就是将一碗清水放到太阳底下晒,直晒到中午时分,水最热,甚至晒出气泡时,将针平稳丢在水面,能浮起片刻者为得巧,是七夕节传统的娱乐活动。
临近中午,夫人黄氏把女眷客人们都请到后园的彩楼前,每年一度的浮针乞巧活动,马上就要在这里展开了。此时,姑娘们虽表面上谈笑自若,可心里都很紧张;因为接下来的事,根本无法预料;成绩的好坏,却直接影响个人的荣誉;能获得巧姐的称呼,无疑成了她们最大的愿望。
大概是由于过节的缘故,今天王家到处张灯结彩,合府上下笑声不断,喜气洋洋。这会儿,当月娥、可儿一进门,马上被玲儿看见,招呼到后院儿玩去了。黄有鹏与王正清先去前厅与客人们见过礼,聊过阵闲话,后来便一同到书房下棋。又过了一顿饭的工夫,王正清的几个同窗也赶来了。这下子,书房里立刻热闹起来,人们的笑声不时飘出窗外。
两个汉子见今天遇上了茬口儿,只好留下一人,另一个去取债契。门口儿看热闹的,见事态已大体平息,渐渐全散了。黄有鹏将这里的事留给家人处理,给了老汉十两银子,便和王正清、月娥、可儿等人一同去了王宅。
人们七手八脚地扶着老汉进药铺休息;坐堂的郎中开始为他诊脉;门口仍围着许多人看热闹。黄有鹏命人押来那两个汉子问:“光天化日之下,竟敢抢人钱财,你们胆子不呀!,你俩是哪里人?为何抢劫?”那两个不服气道:“你又没弄明白,抓我们干啥,他欠我们钱还不还,找他还债,他推三推四,不这样他能还钱?”“他欠你们多少?”黄有鹏厉声问。“总共七千,去年还了三千,还差四千!”其中一个摇头摆尾地道。王正清冷笑一声道:“话要有证据,胡半句,马上送你们见官去,那债契有么?口有何用!”一个汉子冷冷一笑道:“这个谁敢胡,那可是白纸黑字写着的,谁污赖他……”黄有鹏问:“你口口声声有契约,在哪儿了?让我瞧瞧,若没有,在这儿胡言乱语,立刻押你们到衙门去!”那汉子道:“那契约肯定是有,只是现在没带着,不信你问那老头儿!”王正清一皱眉,用手一指道:“有,就回去拿去,口何用?你们回去一个拿去……”
原来,今天一早王正清便去找黄有鹏,两个人出了黄府,一路闲逛着往前走,刚巧到这儿遇上此事。这时,黄家的仆人已将两个汉子控制住,包袱也夺了回来。有药铺的人端来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元笛 最新章节第二十二章 斥强扶弱,网址:https://www.zuimeng.net/16/1667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