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海外考察(八)(1/2)
作品:《1627崛起南海》临时矿工们在野外奋战的两天时间里,留守海岸营地的几个人也没有闲着,他们要根据航海日记和海图,整理出一条从浮水洲岛到这个港区的航线。¤ ? ?网?¤?从望远镜中眺望岸上的情形,的确可以看到离海岸不远的地方便有人烟居住的迹象,但其规模却远远没有达到考察队的期望值。村落只有稀稀拉拉的几十户人家,充其量只是比当初的榆林渔村大一点,连凤凰、天涯这种小镇都还比不了。
如果考察队事前就海防市的历史状况请教过宁崎,那么就不会抱着这么大的希望而来了。海防这地方直到19世纪后半叶,人口数量仍然只维持着渔村规模。直到187年,阮氏王朝在法国的胁迫之下,才在这里开埠,修建了码头、商馆、兵站等等,走上了港口城市的展道路。考察队印象当中的沿海大城,还需要两百多年的时间才会出现在这片土地上。
“这也太坑了吧?难道我们真得逆流而上去河内走一趟?”谢春看着海岸上破落的渔村,忍不住抱怨道。
“不,我们没法走水路去河内。”王汤姆摇摇头否决了谢春的想法:“我们这两艘船可不是内河船,很难在内6那种曲曲拐拐的河道上航行。再说这里到河内的6上距离都有一百公里以上,河道长度恐怕得在这个距离上翻倍,从水路走基本不可能。”
走6路显然更不是什么好主意,考察队的人数有限,而驾驶这两艘帆船至少就得留下七八个人。要以一支十来人的小队深入陌生国度上百公里,并且还要探访这个国家的京城,这绝对是一件非常冒险的事情。更何况宁崎说过这个国家目前正处于南北内战之中,像穿越众这样奇装异服的家伙去到人口稠密区,很难说会不会被当作敌对势力看待。
虽然整支小队都可以配备在这个时代顶尖的武器,可以说自保无虞,但他们却不得不受制于原始的交通条件。考察队甚至连一匹驮运行李的骡马都没有,要想靠人力背着数天的补给,穿越上百公里的荒野,也不是说完全做不到,但一旦在内6地区生任何的意外,他们就只能靠着两条腿逃命了,如果运气不好,能不能回到海边都很难说。
“还是先上岸看看吧,跟本地民众接触一下,才好作出进一步的判断。”王汤姆最后还是下了决心:“就是不知道语言上能不能沟通。”
“放心吧,应该能听懂的,越南北部本来就有很多人是跟两广地区一样说白话的。”田叶友很有把握地安慰王汤姆。他在穿越前虽然因为工作原因最终没能实现带女朋友来越南旅游,但相关的功课倒是做了不少。
出乎考察队意料的是,这里的渔民并不像当初榆林渔村那些人一样畏惧外来的陌生人,这或许是因为北部湾这边的沿海地区极少有海盗出没,渔民们也没怎么被外来入侵者祸害过的缘故。
这些以打渔为生的百姓虽然并不识字,但他们能认得考察队拿出来的精盐,这可比他们自己用瓦罐煮海水熬出来的盐精细多了,而且在品尝之后他们现这种盐完全没有自制海盐那种刺激味蕾的苦味。自从食盐的销路打开之后,执委会便意识到用这种商品来作为敲门砖简直是无往不利,哪怕是到了产盐区也一样这个时代盐场大规模生产出来的食盐,在质量和价格上都无法与执委会的产品相抗衡。
而考察队也很欣喜地现,这里的人所说的语言果然是如田叶友预计的那样,带着浓重的两广口音的白话。考察队中倒是有好几个能说白话的人,曾经在无数行当中折腾过的谢春也能勉强对付几句,这样一来,考察队和当地渔民之间便基本没有了沟通上的障碍。
根据考察队所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这里的渔民生活水平其实与三亚、崖州这些地方的渔民差不多,都仅仅只是达到能糊口的程度而已,经济上也完全没有能力去寻求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保障。相较于崖州官府对于附近地区的管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1627崛起南海 最新章节第121章 海外考察(八),网址:https://www.zuimeng.net/135/135200/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