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设置背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八章 翁婿斗法(1/2)

作品:《明医

第二十八章翁婿斗法

前说到过县衙门前转过一个街角就是十字街。

那里正是全县热闹繁华,人员往来最密集的区域,同时也集中着黄县规模最大最有名的酒楼、青楼、绸缎庄、金银铺。

适才赵越他们进城的时候就路过那里,所以也不陌生,沿着原路返回很快就到了街角那里。转过街角迎面就看到黑压压的一片人群,围在一个酒楼门口,里三层外三层,当真围了一个水泄不通。

赵越等人一时半会也挤不进去,就只好随便拉过一个行人,询问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被拉住问话这人消息倒是灵通,初一看到赵越这大高个子也是吓了一跳,不过还是兴致勃勃的讲事情的来龙去脉讲述了一遍。

原来里面闹出人命的是一翁一婿,本就是一家人。

女婿姓陈,是个开胭脂铺的。老丈人姓钟,是一个教书先生。这两个人都是本地人,又恰好都是邻居。

按道理说这古代谈婚论嫁讲究一个门当户对,陈女婿虽然家里颇有些家财,可却是一个商人。士、农、工、商,商人居四民之末,所以按照这个时代的婚嫁标准,他娶的妻妾也必定都是商贾家的女儿,或者是贫贱人家的闺女,这就是门当户对。

而钟老先生家里却是书香门第,虽然日子过的清贫,却胜在社会地位清贵。每月在堂收几贯束脩,家中倒是不愁吃穿。

如此一来,这两家固然是邻居,也不可能结为亲家。

可是这世间的事情就没有一成不变的定局。

钟老先生家中有一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小名唤作“凤娇”,自幼养在深闺,读过《女戒》,过女红,女子的三从四德那是熟记于胸。当真的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货真价实的小家碧玉,不熟世事的书香闺秀。

那一年,凤娇姑娘年满二八,已经到了许人的年龄。钟老先生就开始张罗着给自己的闺女找女婿,一家女百家求,当时闻讯上门来提亲的人不知凡几,几乎踏破了钟家的门槛。可惜钟老先生视爱女如掌上明珠,自然不肯轻许。但也不知道怎地,隔壁邻居胭脂铺的陈家竟然也抬着重礼上门提亲,而且还是陈家少爷亲自登门。

按理说读书人不屑与商贾之家通婚也是大家公认的事实,陈家既然厚着脸皮登门,钟老先生当时只要客气几句将人劝走也就是了。可是钟老先生当时偏偏恼羞成怒,认为是陈家侮辱自己,一介低贱的商贾竟然也敢向自己女儿提亲,当真以为自己是死人不成!一怒之下,这位钟老先生就吩咐下人将陈少爷打了出去。

这一下两家算是闹翻了,可是事情要是到了这里倒是简单了。

结果在两个月后,让人大吃一惊的是,陈家与钟家竟然传出来两家结亲的消息。一开始大家还以为是陈家弄出来的绯闻,意在抹黑钟家姑娘,可是随着后来两家互赠财礼、交换婚书,又有媒人往来奔走定下婚事,大家才大跌眼镜的发现原来这一切都是真的。

直到后来两家闪电结亲,几个月后新娘子凤娇姑娘又生下一个不足月婴儿,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陈家少爷不知道用了什么手段弄大了人家闺女的肚子,逼着钟老先生打掉牙往肚子里咽,才成就了这段姻缘。

一时之间陈家和钟家的事情成了黄县人平日里闲谈的一桩笑料,闲汉婆子私底下也不知道编造出多少种“陈少爷夜戏钟凤娇”的流段子。只可惜大家只见过陈家少爷,那倒是一个生的流相貌的英俊郎君。至于钟小姐深藏闺中,便只闻其名,未见其人了。

至于说钟老先生,也因此自觉没脸见人,辞掉了书堂的工作,躲在家中不见人。到了此刻,这件流韵事才算是告一段落。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事情都过去整整大半年了,竟然又有了变故。

就在刚才,沉寂大半年之久的钟老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医 最新章节第二十八章 翁婿斗法,网址:https://www.zuimeng.net/121/12196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