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做一个县太爷又如何?(1/3)

作品:《明医

第二百七十七章 做一个县太爷又如何?

第二百七十七章 做一个县太爷又如何?

有道是“治大国如烹小鲜”,想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一蹴而就,凡事需要谨慎小心三思而后行,之后才敢做下判断人民医院与大明朝相比,两只之间可谓是“天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语赵越能够用这些小巧手段控制住一个太医院,想要把这套制度照搬过来,用在治理天下上,却并不是上嘴皮一碰下嘴皮那么的简单

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国家之事,正如后世一位伟人所言的一句话相似,任何大事对于一个国家而言,都是小事可是不管多么小的事情,放在一个国家里,那都是了不得的大事千里之提毁于蚁e,谁又能够担保这其中不出任何问题

对此嘉靖皇帝可是真有所感,身为九五之尊,天下之主,古往今来的事情他都了熟于心,特别是对于历史上的一次次改革,可以说是如掌上观纹也差无几了

不说什么商鞅变法,赵武灵王改制,就说近的,前朝那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只不过是因为弄不明白这个金融经济如何改革,最终一个庞然大物也在短短的几十年内轰然倒塌,在向前推一百年,宋朝的王安石,那也是背负天下名望数十年的大牛,被视为国家改革的掌舵之人,可是王安石空有一肚子问,蜗居家中闭门造车,自以为书生读书足不出户,就可以遍知天下大事?最后王安石不也是空落了一个“拗相公”的名声,在民间是与猪相提并论,没有改革好一个国家,反倒是引爆了大宋日后最大的党争,党争不断,政见不合,相互攻讦,同党伐异,同室o戈,最终大家都为了“反对而反对”,等到北方少数民族攻破了这个黄金国度的首都,他们似乎也没有真的清醒过来……可以说“宋朝之亡始于王安石”这句话也未尝没有道理

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正是因为想到这些往事,嘉靖是不敢轻易的越雷池一步

而嘉靖眼眸中的迟疑,赵越似乎也隐隐猜测到了其中原因,最后也是忍不住脱口说道:“陛下,微臣之言不过是一家之辞,但是天下万事如果想要有所寸进,其中的艰辛自然不会少了{小s惑yom 字}有道是遇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就是这个道理古往今来,无数人杰都明白其中的艰辛,但还是愿意面对不可预知的危险去尝试,这才是人为天地万灵的根源所在只可惜那些前辈改革心思固然是好,成功者却是屈指可数,这其中必然有许多原因,但是不愿意去尝试,固步自封,那么却是一辈子都无法领略到改革后的丰收果实……”

赵越的话语让嘉靖皇帝怦然心动,但是身为皇帝,却不可以因为几句话而轻易有所改动,乾纲独断才是帝王心术

赵越这个时候忽然又说道:“陛下,世间没有万全之法,不过微臣却有些浅见,还望陛下听闻之后不要怪罪”

嘉靖眼皮抬了一下,越发的对面前这个大个子心中升起浓浓的好奇,而忽然之间又好像是看不透他了不过嘉靖还是点了点头说道:“许你说话,朕不是因言罪人的昏君,你尽可以大胆道来,要是有所展布,朕也不吝加赏”

赵越不在乎所谓的加赏,他自顾的说道:“陛下如果觉得微臣的话有些可取之处,又想要用在国事上,不妨来一个以点代面……”

“如何以点代面?”嘉靖皇帝闻听此言果然是来了兴趣,情不自禁的就追问了一句

赵越笑道:“陛下,微臣所言的以点代面,就是选定一个城市……就是一个县,或者是一个州府,来试验政,地方小,是容易看到其中政改革的利弊,有助于及时改弦易辙,正所谓是船小好转身,如果有所不利,停了也就停了,无关于大局……但是要有所得,那么就可以扩大这个范围,再选一个环境与之不同的地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医 最新章节第二百七十七章 做一个县太爷又如何?,网址:https://www.zuimeng.net/121/121961/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