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差官,俺们是良民(1/3)
作品:《明医》s:拉了两天的肚子,今天终于消停下来了。哎,以后吃火锅啥的一定要注意新鲜与否,即便是要吃,也要在家里自己diy。惨痛的教训与各位分享,各位要引以为戒啊!另求收藏,求推荐~~安慰一下留痕这干瘪的肚子吧。
……………………………………………………
第二十四章差官,俺们是良民
这还是赵越第一次近距离的欣赏明朝时期的城市。
没有想象中高大坚固的城墙,也没有影视剧中川流不息的马车行人。
映入眼帘的只有一段半人高破败不堪,仿佛用黄土堆砌而成的土围子,以及道路旁一块被霜侵刷的看不出本来面目的界碑。
上面依稀还能够辨认出“黄城”这两个阴刻字迹……
赵越让大栓子,也就是刚得了新名字的沈通停下驴车,站在道旁安静的看着眼前的一切。当看到这块石碑,赵越便指着上面的字迹对生们说道:“黄县,也称之为‘黄城’,历史悠久最初可以追溯到商朝末期。后来秦朝一统天下,设立郡县,便将山东设为齐郡,此地才正式定名为‘黄县’。传说秦朝时最有名的那位大方士徐福就是黄县人。此地更是徐福携童男童女为秦始皇求生不死药,东渡扶桑的起点。可以说,眼前这个不起眼的小县城,拥有着让人不可小视的化底蕴。”
几个生乖巧的站在赵越身后,十分专心的听着老师的讲解,虽然他们不清楚什么叫做化底蕴,但是这也是他们第一次知道原来黄县竟然还有这样的来历,听起来仿佛很出名的样子。而身为本地人,家乡被老师如此看重,众人心里不由得升起一种与有荣焉之感。于是下意识的就全都挺起了胸脯,在赵越看来,又是一桩趣事。
赵越停下来想了想转回头问贺震道:“好像本朝的开国功勋胡大海也是黄县人吧?”
原本还一脸兵痞模样的贺震当听说起“胡大海”这个名字,先是一愣,紧接着表情瞬间变的严肃起来,身体站的笔直,眼神中充满了敬畏之色,洪亮的声音说道:“越国公乃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他老人家当然是我们黄县人。”
赵越和贺震说的这位胡大海,字通甫,安徽泗县人,乃是明朝开国功臣之一。
不过说胡大海是黄县人还不准确。因为据说胡大海祖籍是在波斯,其祖先随蒙古军队来华,这才定居在了中国。等到了元末,胡大海也不过是黄县一个炸卖油条的小商人,要不是他身材魁梧,勇力过人。后被屯兵安徽滁县时的朱元璋一见看中留于军中,也不会有了后世那个赫赫有名的开国名臣。
而赵越之所以知道这位国公爷是黄县人,这还多亏当年他爷爷整天喜欢放单田芳的《大明英烈传》,要不然他哪知道谁是谁。
经过贺震确认,赵越这才点了点头,赞叹道:“吾武人不知书,惟知三事,不杀人,不掠妇女,不焚毁庐舍。能够名列肖像功臣庙第七,果然有些过人之处。”说着赵越目光看向沈德容,若有所指道:“这个是你同乡,日后当牢记在心。”
一直沉默跟着赵越身边的沈德容面露沉思,听到老师的话立刻仰起小脸,重重的点头道:“生当以越国公为榜样!”
这老师古怪,生更是狂妄的没边……这两人一人一句听的他们后面的贺什连翻白眼。心说这周围还好没有什么人,要不然非有人跳出来指着你们两个鼻子骂街的。当谁都能成为国公爷那样的大人物吗?那可是武人心目中的神明!
重新上路,接下来赵越又捡了些自己所知的讲给生们听,又有意无意的和贺震打听黄县的相关消息。
这其中一个,就是问了一句黄县曲家的事情。
说来当日赵越揭穿了海寇阴谋,还与这曲家的大管家有过一面之缘,说不定日后也要有相见的机会。
在贺震口中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医 最新章节第二十四章 差官,俺们是良民,网址:https://www.zuimeng.net/121/12196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