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教(1/3)

作品:《巨人

最上号重巡洋舰是日本帝国海军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造的一艘巡洋舰。

简介

最上号重巡洋舰原本并非重巡洋舰,最上号最初计划本来是轻巡洋舰,从舰名可以看出,舰名取自日本山形县 庄内平原的最上川。事实上,最上号最初是在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签定时,日本海军规划的8500吨级轻巡洋舰建造计划。最上号是最上级巡洋舰的一号舰。起初为了规避条约的限制,最上级安装5座三联装155口径主炮,按条约分类是轻巡洋舰,后来换装双联装203口径主炮变为重巡洋舰。在西方国家被称为“惊人的违约舰”。

背景

1922年签定的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各海军强国主力舰建造。日本海军重点发展未加限制的其他舰艇,巡洋舰便是重点发展的舰种之一。日本建造了妙高级和高雄级共八艘巡洋舰。1930年英国、美国和日本签定的伦敦海军条约则限制了巡洋舰以下中小型舰的建造规模。在此条约的限制下以下口径主炮为轻巡洋舰,搭载八吋至六点一吋口径主炮为重巡洋舰,并对总吨位进行了限制),日本建造了四艘最上型轻巡洋舰。为了规避伦敦海军条约对重巡洋舰总吨位的限制,日本海军玩了个花招,最上号名义上是轻巡洋舰,对外宣称是“二等巡洋舰”,但设计时是按照可迅速升级为重巡洋舰的标准,实际上在设计中即考虑到换装8英寸口径主炮的需要,预留了空间。

建造

最上号巡洋舰1931年10月27日开工,建造于吴海军工厂,1934年3月14日下水,1935年7月28日完工。为了控制重量,大量采用了焊接技术,并在上层建筑大量使用轻制合金。由于焊接技术不成熟,导致强度不足的情况。在1935年3月试航后进行了舰体结构加强的改装,直到1935年7月才完工。完工服役时标准排水量达11192吨,超出了华盛顿海军条约对排水量的限制。1935年9月参加演习中遭遇台风舰体受损,这次被称为“第四舰队事件”的事故之后,最上号重巡洋舰再次进行了加强结构的改造。

概况

最上舰最初是轻巡洋舰,舰体与万吨级条约型重巡洋舰不相上下,排水量与高雄级、妙高级同等。安装五座三联装十五点五厘米口径主炮炮塔,主炮总数多达十五门。以前三后二的方式布置,与高雄级、妙高级的炮塔布置形式有所不同,第一炮塔与第二炮塔在同一层甲板一样高,第三炮塔高于前两座炮塔,舰体后部的两座炮塔呈背负式布置。除了主炮之外,还配备了十二点七厘米高射炮八门,六十一厘米鱼雷发射管十二门,拥有弹射器两具,水上侦察机三架,主机最大输出功率154,000马力,设计航速达到37节。

改装为重巡洋舰

最上号虽然按照条约分类是轻巡洋舰,实际上在设计中即考虑为换装8英寸口径主炮的需要预留了空间。日本海军的本意是可以迅速改装为重巡洋舰。1937年限制海军军备的华盛顿海军条约以及伦敦海军条约失效之后。最上号巡洋舰就被换上八英吋口径主炮,变身为重巡洋舰。五座三联装六点一吋口径主炮倍换成五座双联装八吋口径主炮,炮塔布置方式没有改变。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最上号和三艘姊妹舰组成了第七战队,隶属于小泽治三郎中将率领的南遣舰队,参加了马来半岛攻略作战。1942年2月第7战队奉命掩护进攻爪哇岛的登陆部队,在巴达维亚海战,第七战队击沉了攻击日本登陆部队的美军休斯顿号重巡洋舰和澳大利亚海军的佩斯号轻巡洋舰。在这之后转向印度洋攻略,从事商船破交作战。获得了很大的战果。

1942年六月的中途岛海战中,第七战队被编入由近藤信竹海军中将率领的攻略部队中,在粟田健男少将的率领下担任登陆攻略部队的护卫。第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巨人 最新章节犹太教,网址:https://www.zuimeng.net/117/117317/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