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四章 - 箭在弦上(1/5)

作品:《光绪中华

1912年进入冬季的时候,德国和英国先后成立空军,虽然飞机出现仅仅才有十几年的历史,但是由于它的革命性和划时代性,它很快就被用于军事用途,并且先后在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战争,意大利和土耳其的战争,中国对俄罗斯的战争中获得使用。并且在一战开始后,在西线战场上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当然在这个时候,飞机的作用仍旧限定于取代过去飞艇的一些指挥和侦察功能,由于它比笨拙的飞艇具有更高的航速所带来的更高安全性,所以在高射炮出现之后,飞机很快就将过去空中的霸主飞艇赶到了后勤运输等用途上去了。

不过既然是双方都有的物事,在空中的时候就免不了油然而生出独霸这片天空的念头来,只是在目前的状况和技术条件下,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试图用手枪去击中对方的飞行员,而在对地攻击上,则需要专门的人员用手提起炸弹扔到目测所以为的目标的头上去。

空军的成立,也正式宣布了空中将成为新的战场。而要让战场能够成为战场,则需要技术上做出一定的突破才行。双方都不约而同的试图在双层机翼的上层架上机枪,又或者将机枪安装在侧方以避开前面高速旋转着的螺旋桨,以试图获得更多击中敌人的机会。

但是他们很快发现这种方式由于瞄准位置及射击位置的偏差而造成的精度问题,和机动性上的问题,在实战过程中实际效果很差。所以人们都会感叹,如果机枪能够直接撞在机头螺旋桨的后方就好了,当然,要这样做一定要解决机枪子弹损坏螺旋桨叶片的问题。

要知道螺旋桨的速度是每分钟1200转,而机枪的射速则在每分钟600发子弹,要让子弹穿透旋转着的螺旋桨叶片而不损伤叶片,这除非有上帝地佑护。

而在东方的战场上,中华帝国皇家航空队所装备的由西安皇家飞机公司制造的飞虎式攻击机,就可以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飞机前端的机枪,可以完美地让子弹穿透高速旋转着的叶片,而丝毫也不会损伤螺旋桨而给飞机带来致命的创伤。

在这样的状况下,尽管渠道不同,但协约国和同盟国都同时获得了中国皇家航空队的飞机可以从前端的螺旋桨处发射机枪子弹的消息。并都通过外交渠道正式向中国提出了咨询。

德国人的消息来源自然是宽松的,中国更像是向德国推销这种飞机。而英国人则是从圣彼得堡获得相关消息的,在远东他们在野外行军地地面武装时常会受到这种飞机的俯冲射击,虽然俄国对于英国在中俄交战后仍然没有在亚洲开辟对中国的第二战场心怀严重不满,但是出于寄望英国在中俄之间再次扮演调解者角色的期待,他们仍然向英国提供了这样的消息。这就让同盟国和协约国阵营在1912年的秋天几乎同时得知了这样地一项超出技术力想象之外的消息。

虽然仍然有些难以置信,但是看着中华帝国外交部核发的一些实战中的中华帝国飞虎式攻击机的射击姿态的照片,和从驾驶舱位置的射击照片,都证实了这个传闻。

于是他们开始试图获得这种技术,在目前。中国各部门内掌握这种技术的,只有总参谋部,陆军部两个部门抽调人力刚刚开始设立地一个航空工业军事联席委员会掌握着,而这个只有三十七个人的部门目前直接接受皇帝陛下,陆军部尚书醇亲王载洸,总参谋部徐世昌陆军上将三个人领导。而能够直接接触到这份机密资料的。除了有限的几个人之外,其余即使是在这个委员会工作地官员,也不能将这个东西的秘密泄露给外国。

其实这个东西说穿了也没什么,在成立皇家航空队不久后便产生了这一类的需求,我只是将一些原理类的知识用一个简单的结构图向现已更名为皇家科院的原皇家研究院的几个中国技术专家看,并安排他们去研究这其中的机械工程方面地具体内容,在经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光绪中华 最新章节第三零四章 - 箭在弦上,网址:https://www.zuimeng.net/116/116220/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