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0510:56:17

大家都以为翁猛人打红了眼,或者是逞一时匹夫之勇。

但其实翁照垣自有其难言之苦衷。

开始,他不可能跟着市民义勇军一起撤,因为如果那样的话,很可能日军从吴淞一登陆,跟着屁股就撵过来,结果是已经撤的人也撤不了了。

吴淞的坚守是一个标志。只要这里没有陷落,日军就不可能从东面横扫过来。

这么一犹豫,时机就错过了。等到想撤的时候,发现往嘉定去的必经之路——无论是罗店还是杨行,都已被日军占领,而这两个地方的日军仅数量就要大大超出己方部队。

要撤,就必须经过以上防线。一旦被日军发现,双方势必缠斗在一起,而以翁照垣旅现在的状态和实力,孤军作战,无异于飞蛾扑火。

所以翁照垣一度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西撤是条死路,还不如继续死守要塞,就算大家抱团牺牲,也比撤退时被日军围而歼之强。

见中 队已经大部西撤,不陪他玩了,白川又气又急。他立即下令,要求善通寺师团和金泽师团拿出全部精神头来穷追猛打,务必围歼19路军和第5军,以便在国联大会召开前把生米做成熟饭。

3月2日这一天,日军没怎么打仗,重点干的活就是赶路,把中 队撤退后留下的阵地控制住。

至黄昏,善通寺师团在通过浏河镇后,随即向嘉定进发,而金泽师团也已赶到了真如、南翔一线。

白川摆出的,是一副不歼灭中 队誓不罢休的架势。

显然,西撤也并未完全脱离险境,他们随时有被日军继续围攻的危险。

这时候有一个日本人坐不住了——

驻华公使重光葵。

这位兄弟大学一毕业吃的就是外交饭,数十年如一日地在外交战线上工作,对这个行当可谓了解甚深。

他知道,国联大会一开,日本就是想打也不打不了了,不如趁现在中 队撤退,来个见好就收,这样还能让日本在国际上落个“仁义”的好名声。

其实日本国内也早已力不从心了。

虽说中 队已退至第二防线,但其主力尚在,后援部队也正陆渐赶来。接下来的仗也不知要打多久,时间短了还好说,如果被拖在这里,日本国内的人力和物力都难以支撑。

继续增派部队吧,日军能派出来的援兵实际已达极限。因为当时日本总共才只有17个常备陆军师团,5个已调去东北和朝鲜,上海来了3个半(半个是指久留米混成旅团),国内剩下另一半得用于看家,从兵力上已经相当捉襟见肘了。

还有,继续打仗就得继续往外掏银子。在上海打了一个多月,钱花去不少,再想往外掏,口袋里就羞涩了。

那位说了,没钱可以借嘛。

问谁借?日本在国际上的名声此时已臭翻了天(看看国联的情况就知道了),想借都没人肯借给它。

按照犬养内阁的估计,日本能拿出来的军费连三个月都维持不了了。

谁又能保证战争在三个月内一定能结束?

知犬老之心者,重光葵是也。

可是眼见3月4日的最后期限越来越近,老白川却仍然是一副张牙舞爪的腔调,一点要收手的意思都没有。

这可怎么办?

(248)

2009-12-0514:25:05

跟军人打了这么多年交道,重光葵对这些人的脾性非常了解和熟悉。你要是用政府命令来压他,不仅不会听命于你,还会像个骄傲的公鸡一样,昂着个鸡冠头,撅起屁股,理也不理你,而且以此为荣。

不能来硬的,得来软的。不能走直线,只能走曲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最新章节第109节,网址:https://www.zuimeng.net/115/115561/110.html